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市地方税务局:
现将省国资局、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1999年度汇总会计报表[国有非金融企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类]问题解答(一)的通知》(粤国资一〔1999〕75号)转发给你们,希知照。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反映给省局。
附件:
1.粤国资一〔1999〕75号
2.1999年度汇总会计报表[国有非金融企业类]问题解答(一)
3.1999年度汇总会计报表[行政事业单位类]问题解答(一)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
二000年三月二十日
穗地税发〔2000〕102号转发
附件1:
转发财政部关于1999年度汇总会计报表[国有非金融企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类]问题解答(一)的通知
粤国资一〔1999〕75号
各地级以上市国资局(办)、财政局,顺德市公资办、财政局,省直有关单位:
为了做好1999年度国有非金融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汇总会计报表工作,现将财政部《1999年度汇总会计报表[国有非金融企业类]问题解答(一)》(财统函字[1999]104号)及《1999年度汇总会计报表[行政事业单位类]问题解答(一)》(财统函字〔1999〕105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人:唐钰鸿(省国资局)020-83397980,张毓斌(省财厅文教处)020-83195332。
广东省国资委
二000年一月四日
附件2:
1999年度汇总会计报表[国有非金融企业类]问题解答(一)
1999年12月23日 财统函字〔1999〕104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和各直属机构(企业),各中直部门,各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国有资产管理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做好1999年度国有非金融企业类汇总会计报表工作,现对各部门和各地方提出的有关问题解答如下:
一、关于报表的编制与上报问题
企业集团原则上应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具体应按照以前年度各业务司对决算工作的要求确定编制合并报表或编制汇总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按(财会字〔1995〕11号)文件规定执行。其中:
(一)有境外企业的企业集团,应在4月20日前首先汇总上报境内企业报表,并在6月30日前上报境外企业类报表,如有关业务司要求进行境内外合并的,还应编制上报境内外合并报表。外经企业按《关于编报1999年度外经企业汇总会计报表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外函字〔1999〕90号)执行。
(二)有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所属上市公司如在4月20日前完成审计的,同时上报集团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和所属子公司分户数据;尚未完成审计的,应在4月20日前首先上报非上市企业汇总会计报表和分户数据,待上市公司的报表审计后随时上报。需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还应编制上报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
(三)异类报表合并一般只在非金融、金融、保险、境外企业四类之间进行,其他类报表一般采用平行上报方式。
二、关于指标填报口径问题
在填报汇总会计报表时,涉及会计科目的指标应以会计制度为依据进行填报,其他指标应按有关行业政策及相关文件规定作为填报依据。以下几项指标的填报口径进一步明确如下:
(一)“进口产品(商品)销售收入”和“出口产品(商品)销售收入”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的“进口产品(商品)销售收入”、“出口产品(商品)销售收入”,按涉外司原规定的口径填报,即按自营进、出口产品(商品)销售收入填报。
(二)盈余公积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的“盈余公积”和“提取盈余公积”项,分别反映了企业提取的法定公益金、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三项为并列关系。
(三)“本年应交税金总额”和“本年实际上交税金总额”
以上两项指标反映企业本年应交和实际上交的除所得税以外的各种税金及附加费。
(四)年末职工人数
本项指标主要反映年末在企业中有正式编制或与企业有固定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人数,具体包括在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三部分。
(五)职工工资总额
为保持与各业务司工效挂钩口径一致,“基本情况表”中的“全年工资总额”按各有关业务司的财务核算要求填报。
三、关于“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如何界定及报表类型的选择问题
“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是指执行相关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并按照企业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如报社、出版社等。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填报“国有非金融企业类”报表,如涉及经费决算,还应填报“行政事业单位类”主附表及相应的补充指标表。
四、关于“封面”的填报问题
(一)合并报表封面填写问题
填合并报表封面时,在“单位名称”后加括号“合并”二字,“企业(单位)统一代码”在软件中的报表类型码中填“9”,其他代码全部按要求填报并与总公司代码一致。
(二)企业(单位)临时代码
没有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企业(单位)代码证书的企业应及时办理,如确因客观原因没有的,按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下发的《自编企业、单位临时代码的规则》[国资统发(95)116号]编制临时代码,软件中提供第九位的校验码。
(三)本企业代码、上一级企业代码、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
1.非集团型企业只需填列“本企业代码”,“上一级企业代码”、“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均填“0”或不填。
2.集团型企业需区别以下情况分别填列“本企业代码”、“上一级企业代码”、“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
(1)当本企业为集团第一级企业(集团总部)时,“本企业代码”和“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均按本企业代码填列,“上一级企业代码”填“0”或不填;
(2)当本企业为集团所属第二级企业时,先按要求填列“本企业代码”,“上一级企业代码”和“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一致;
(3)当本企业为集团所属第三级及以下企业时,应分别按不同代码填列“本企业代码”、“上一级企业代码”和“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
(4)当本企业由多个企业投资举办时,应将国有股份比例较大的股东视为上级企业;若股份比例相等,则按实际控制、协议主管或推举一家股东作为上级企业。
(四)补充指标表填报检索代码
补充指标表填报检索代码是为反映主、附表与补充指标表之间的指标对应关系而设,由企业根据情况选择填列。企业是否需要填报补充指标表以及填报哪套补充指标表主要依企业1998年填报的年度汇总会计报表而定,如,某粮食企业,1998年填报“粮食企业年度汇总会计报表”,1999年除填报“国有非金融企业类”报表的主表和附表外,还要填报“粮食企业补充指标表”,在封面“补充指标表填报检索代码”中选填“1”;某工商企业,1998年填报“工商企业年度汇总会计报表”,1999年工商企业没有补充指标表,该企业只需填报“国有非金融企业类”的主表和附表,则在封面“补充指标表填报检索代码”中选填“15”。
五、行业特殊指标与相关报表指标间的对应关系
(一)资产负债表
1.流动资产部分
(1)对外经济合作企业的“有价证券”填入“短期投资”;“分期应收账款”填入“应收账款”;“预付款”填入“预付账款”;
(2)列入“其他流动资产”的项目主要是:
①对外经济合作企业的“应收内部单位款”、“备用金”;
②农口企业的“应收家庭农场款”;
③邮政电信企业的“备用金”;
④工商企业的“待转其他业务支出”;
⑤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的“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期货保证金”和“应收席位费”以及“其他应收款”抵扣相应的坏帐准备后的净额;
⑥其他行业的“其他应收款”。
2.长期投资部分
列入“长期投资”项内的主要是:
(1)外经企业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2)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
3.固定资产部分
列入“在建工程”项内的主要是:
(1)房地产开发企业、勘察设计企业和外经企业的“固定资产购建支出”;
(2)施工企业的“专项工程(在建中的固定资产)”;
(3)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的“工程物资”。
4.递延资产部分
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的“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填入“递延资产”。
5.其他资产部分
列入“其他资产”项目的主要是:
(1)施工企业的“临时设施净值”“临时设施清理”和“其他长期资产”。
(2)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的“其他长期资产”填入其他资产”。
6.流动负债部分
(1)工商企业和农口企业的“未付利润”、外经企业的“应付股利”列入“应付利润”;
(2)列入“其他流动负债”的项目主要是:
①各行业的“其他应付款”、“其他未交款”;
②农口企业的“应付家庭农场款”、“待转家庭农场上交款”;
③邮政电信企业的“未交上级收支差额”;
④民航企业的“国际票证结算”“国内票证结算”“未交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
⑤外经企业的“短期债券”、“递延收益”;
⑥勘察设计企业的“应付施工准备费”;
⑦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的“代销商品款”。
7.长期负债部分
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的“住房周转金”、勘察设计企业的“专项应付款”列入“其他长期负债”项内。
8.所有者权益部分
国有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填报“国有非金融企业类”报表时,“储备基金”和“企业发展基金”列入“盈余公积”。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第5行“其他”项的主要填列内容是,粮食企业的“抵扣销售收入的应交款”和勘察设计企业的“分包转包单位完成承包收入”。
2.铁路运输企业的“保价运输支出”填入本表的第9行“销售(营业)费用”。
3.第11行“其他”项的主要填列内容是,邮政电信企业的“市话初装基金收入转出”和“邮电附加费收入转出”、铁路运输企业的“转作铁路建设基金”、民航企业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工商企业的“转作建设基金的加价收入”、文教企业的“转作电影资金和文化建设费”。
4.第15行“其他”项的主要填列内容是,粮食企业“专储粮食结算价差收入”减“专储粮食结算价差支出”后的差额。
5.粮食企业的“汇兑净损失”填入“财务费用”。
6.第21行“其他”项的主要填列内容是,外贸企业的“汇兑损失”和粮食企业“调拨经营费收入”减“调拨经营费支出”后的差额。
7.第28行“其他”项的主要填列内容是,农口企业的“家庭农场实际上交利润”和邮政电信企业的“其他企业利润”。
8.第40行“其他调整因素”的主要填列内容是,外经企业的“财政返还的所得税”、粮食企业的“专项弥补财务挂账”、旅游企业“单项转出的服务费收入”(以“-”填入)。
9.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的“应付普通股利”和“应付优先股利”、外经企业的“应付股利”填入第50行“应付投资者利润(股利)”项。
10.第51行“其他”项的主要填列内容是,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的“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邮政电信企业和工商企业的“主管部门留利”。
六、关于“三资”企业年度汇总会计报表的填报问题
国有控股的“三资”企业,应按财会字〔1999〕15号文件规定的格式及填报要求编报“1999年度汇总会计报表[国有非金融企业类]”。
七、关于编制说明、财务状况说明书及数据分析的编报要求问题
按照《关于下发〈1999年度汇总会计报表[国有非金融企业类]〉的通知》(财统字〔1999〕15号)规定,中央各部门(单位)和各地方在向财政部上报年度汇总会计报表时,还应同时报送编制说明、财务状况说明书及数据分析。对于以上文字材料可以分两种形式编写并上报:
(一)财务状况说明书(含编制说明):主要说明汇编企业户数情况、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税金缴纳情况、各项财产物资变动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至报出财务报告前发生的对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应说明的其他事项。
(二)数据分析:通过报表数据结合当年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分析企业户数、资产、负债、权益、国有资产总额构成、变化、存在问题及原因;企业年度经营效益存在问题以及影响企业效益的原因;针对本部门(企业)、地区实际情况,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改善资产质量状况等的措施或建议。
八、关于“审计报告”问题
根据财政部[财统字(1999)15号]《关于下发〈1999年汇总会计报表[国有非金融企业类]〉的通知》中第四条的规定,“凡各级财政部门规定需要由中介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单位),上报报表时应附中介机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上报的内容和具体要求由有关业务司规定。
附件3:
1999年度汇总会计报表[行政事业单位类]问题解答(一)
1999年12月24日 财统函字〔1999〕105号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武警总部、各有关民主团体,各有关中央企业(集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国有资产管理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做好199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汇总会计报表工作,现对各部门和各地方在执行中提出的有关问题解答如下:
一、报表报送方式和报送内容问题
(一)报送方式。
下属单位在填报和录入行政事业类报表时,首先在1999年度汇总会计报表软件中分单位任务和预算科目任务将数据录入,打印、传盘后上报主管部门(单位)。主管部门将各下属单位的基础数据进行审核、调整和汇总形成统一报表数据上报财政(国资)部门统一报表牵头单位进行审核、汇总;主管部门以统一报表分户数据为基础,通过软件设置的分析功能,可选择生成不同业务口的决算报表,如需调整数据可录入调整表对汇总数据进行调整,然后分别上报本级财政有关业务口,财务部门各业务口收集汇总和审核本口有关决算报表,并及时将审核及调整结果反馈给统一报表牵头单位,以确保统一报表与决算报表相关数据衔接一致。在软件设置的决算系统中可对生成后的决算报表进行汇总。
(二)报送内容。
上报统计评价口:汇总报表(按软件中单位任务汇总的主附表和补充指标表)及编制说明;汇总数据软盘(含汇总统一报表及生成的决算汇总表);分户数据软盘(包括单位任务和科目任务下的所有分户、分科目数据);抄送由软件生成的各类决策表以及决算说明书。
上报各业务口:软件生成的有关决算汇总报表和决算说明书;有关决算汇总报表数据软盘。没有决算生成表的直接上报有关经费的分预算科目主附表和相应的补充指标表。
二、报表分户录入级次问题
原则上应按独立核算法人单位分户录入。考虑到今年的特殊情况,作为过渡,今年首先应确保中央单位、各省(市、地)所属单位分户录入到二级会计单位,二级以下并入二级单位数据中;区县所属单位分户录入到主管会计单位,主管会计单位以下并入主管会计单位数据中;乡镇所属单位可汇总上报。
三、封面填报口径问题
(一)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如何编制统一报表?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应填报“国有非金融企业类”报表,如涉及经费决算,还应填报“行政事业单位类”主附表及相应的补充指标表。
(二)单位统一代码如何填报?
主管会计单位代码是反映与财政部门发生直接的经费领拨关系和预算管理关系的单位代码;上级单位代码是指与本单位有经费领拨和预算管理关系的上级单位。
当本单位是基层单位,并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和预算管理关系时,主管会计单位代码、上级单位代码和本单位代码填列均按本单位代码填列。
四、报表指标填报口径
(一)报表填报时,凡表头标明预算科目的,不论是否多口上报,在录入计算机时均应分别按单位任务分别录入填报和按预算科目任务分别录入填报,以满足按预算科目生成各业务口所需要的决算报表。
(二)基层单位填报时只填一张报表封面,以反映单位的整体情况。如行政单位有事业费开支的,则事业费开支部分填列报表中的事业部分内容,行政经费填列报表中的行政部分内容。
(三)“基本数字表”(会年行附02表)中“离休人数”、“退休人数”分别反映行政单位、公检法司机关的离退休人数,其中:在“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类中相关款项下填列已实行归口管理的离退休人数;在行政、公检法司经费有关款项下填列未实行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公检法司机关离退休人数。如果本单位已实行归口管理,但当年新增离退休人员尚未归口,则仍在行政、公检法司经费有关款项下反映。
(四)行政部分的资产负债表应按预算科目填列,事业部分的净资产变动表也须按预算科目填报,均是为了满足生成有关决算报表的需要。
(五)“收入支出表”(会年事02表)中的“经营支出”,反映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以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六)“社会保障资金经费决算补充指标表”编制说明第14页第五项(一)中“本表第30行“药品”调整为与会年事社补02表的第26行的“其中:药品费”相等。
(七)“社会保障资金经费决算补充指标表”中“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情况表(会年事社补02表)”中第32行“已建再就业服务中心人数”更正为“已建再就业服务中心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