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实现自身发展。然而,申请上市的公司数量过于庞大,而核准通过的企业相对较少,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IPO堰塞湖。据证监会网站,截至2016年11月24日,今年已过会45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665家。换言之,符合上市要求的企业和最终上市企业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进而造成了上市资格演变为一种稀缺资源。面对巨大的时间成本、发行成本以及各类特殊成本,拟上市企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壳公司”这种资源上,催生了对壳资源的旺盛需求。
定义
借壳方在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之后的一段时间或者在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同时,通过一定的交易形式,将自己拥有的资产转变成上市公司拥有的资产,从而改变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资产和实际控制人,自身实现间接上市的重大资产重组行为。
与IPO的差异比较
借壳上市的意义
对于收购方:
收购方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入资本市场,获得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从而降低收购方的再融资成本。
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将资产及业务注入后,也取得了上市公司股票,并获得了基于股票实施流通所带的流动性溢价。
收购方亦可以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创建资产和业务的融合渠道,整合现有的产业资源,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提高企业信用,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知名度。
对于被收购方:
上市公司获得盈利能力较强的优质资产,股票市值提升,股东获得了较高收益;上市公司可摘星摘帽,退市公司回复上市资格;原控股股东获得较高的卖壳收益,节约养壳保壳的成本。
借壳上市的风险
对于收购方:
首先,借壳上市设计的审批部门众多,审批程序繁复,借壳上市的完成需要所有的审批事项都获得通过才能进行,某项审批未获得完全通过将影响整个审批事项的进程,甚至会导致借壳上市的失败。
其次,如果未能设置好债务的隔离措施,即使所有审批手续完成,收购方仍有可能陷入到壳公司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中,而导致借壳的失败。
对于被收购方:
首先,由于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对壳公司的资产质量会有明显的改善,如提前泄露了该等信息,会造成是市场上对壳公司股票价格的疯狂操作。因此在申请壳公司股票停牌前,必须做好保密工作,谨防信息泄露造成股票异动。
其次,一旦监管部门核查发现壳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或者相关方存在内幕交易的情形,将会阻碍借壳上市的进程 。
来源:海银财富产品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为公开资料、互联网资料整理所得。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内容仅供参考。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